繼承年 第一篇 房地產

2017年到2020年,是民眾大量評估、計劃到執行繼承的一段時期
我們可觀察到,每個諮詢的個案,不論諮詢的主題是什麼
其中90%以上,皆會同時問到「繼承的問題」
我們將分為四篇來探討


一、繼承的問題面向,可以大致這麼歸納:

1. 國內的房地產
2. 國內的資金
3. 海外的資金
4. 企業的繼承

而房地產的繼承,又是關注提問比例最高的
今天我們就以國內的房地產為第一篇探討

二、從一個您也常見的案例談起
首先,我們先瞭解,為什麼2017年~2020年,是房地產的繼承年呢?
我們先由一個典型的類型來引言:

在2003年時,陳先生年逢50歲上下,
這年紀通常是許多民眾打拼有成的年紀,累積了些資金,
參與了至今15年的台灣房地產高漲期,
當時陳先生若買了間台北市的房子,在15年皆未出售的情況下,
大約已經飆漲了近3倍
買價1,000萬的,現在市值 3,000萬
買價5,000萬的,現在市值 1億5000萬

更何況,如果積極做融資槓桿、短期投資買賣的
這10多年來,能創造獲利10倍的,都大有人在
買價1,000萬,成了1億
買價5,000萬的,成了5億

三、在經歷15年後的現況:
而這位在2003年時,年逢50歲的陳先生:

1. 15年前,陳先生50歲,現在65歲了
2. 15年前,陳先生的孩子20歲,現在35歲了
3. 15年前,陳先生的房子屋齡10年,現在25年了

四、這意味著,陳先生面對了幾件難題:

1. 退休或繼承的問題,而房子是否要繼承的問題
2. 擔心過早給孩子,失去對資產的控制權或子女繼承後心態的改變
3. 房子又有些屋齡了,擔心自己離身故,也不知道能再持有多久
4. 捨不得轉手,畢竟是年輕時打拼下來的
5. 若賣掉了,錢也不知道要做什麼,感覺不保值或被容易花光
6. 如果我現在不移轉,當房產成為遺產,孩子身上沒有足夠現金繳稅

這些是感受面

五、在持有房地產的現實面,又有幾個問題:

1. 現在再交易,要繳的稅更重了:土增稅 + 房產舊制→房產新制→房地合一
2. 房租收入薄:房租收入從過去有8%,到現在1~2%
3. 房租收入課所得稅:法規保護房客,房東不可拒絕房客申報所得
4. 無法找人頭避稅:法規嚴格,很難找人頭避稅了;以前找人頭,現在擔心對方不返還,返還了又重稅
5. 屋齡老,難脫手:屋齡逾30年,裂縫漏水頻繁,下一個買家難貸款
6. 等都更太難:都更法規,自辦都更的難度高
7. 已進入都更,但稅太複雜:取得新屋後我要怎麼報稅?之後房地要登記誰的名字?
8. 贈與後出售,獲利課稅好重:
如果把當初買價1000萬的房子贈與給孩子,
(房屋評定現值+土地公告現值),是很容易做到220萬內免稅的贈與,
那麼孩子未來賣掉呢?
賣1500萬,應計稅的收益,
並不是500萬(1500萬-1000萬)
而是1280萬(1500萬-220萬)
買1000萬的房子,獲利率是以1280萬來計稅
是不是很可怕?

六、這些疑問也可以歸納以下6個成因:

1. 人與屋的年齡漸長
2. 高房價停滯或退縮
3. 更高的房地稅基
4. 台灣進入老年社會
5. 遺贈稅率調升
6. 洗錢防制法實施

七、您是否也正逢是55~75歲,也正面臨這些繼承疑問或難題?

每個案例可能會有雷同的問題,
然而,卻會因為各別持有的資產特性、持有人身份、接下來的想法及目的,而有很大的作法差異
我們在諮詢中,應以您的個人的實際狀況試算分析,在1.5小時內,您可得知具體的作法,例如:

1. 應做贈與還是遺產?
2. 如何由子女繼承卻仍可掌握資產?
3. 如何低稅移轉?
4. 做買賣還是贈與?
5. 如何有充足的稅負現金準備?
6. 什麼樣的房產適合傳承?什麼樣的房產不適合?
7. 其他更多您切身的問題……

諮詢名額有限、時段有限,有疑問請立即報名。

01[/wr_item_accordion][/wr_accordion]

本協會的顧問,同時也是各財稅產業領域的中小企業股東或負責人
感謝他們願意為協會奉獻定量的公益服務時間,分享交流他們的經驗及案例
而這段1.5小時諮詢的時間,
絕不會因為沒有收費,只談些表淺的建議
並會提供可行的方式,也會給您參考些案例及有效的作法